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现路径。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李文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中国船舶独立董事宁振波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也预判,我国工业基础能力的增强和工业领域的发展,将推动工业互联网新的赛道不断出现。在新的赛道上,会形成中国标准,中国方案,中国体系。而随着工业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加强,也将形成自己的标准规范。
新业态新赛道不断涌现
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能源、交通、农业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延伸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为实体经济提供基础设施支撑的同时,也在促进各类资源要素优化和产业链协同,并助力企业创新研发模式、优化生产流程、促进制造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升。李文表示。
与此同时,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工业互联网正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动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以及支撑产业高端化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开放融通发展,助力企业打造新的增长点。李文说。
宁振波也认为,伴随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新产品将推出,新赛道将不断出现。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借用工业互联网可以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能力、产品质量和效益,最终提升我国的整体经济能力。宁振波表示。
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方式,重新定义和优化了整个价值流程,组织架构由线性演变为网状,可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互联互通。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接受采访时指出,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经济的过程。
一是新基建稳步推进,夯实企业发展新基础。
二是新技术持续突破,提升企业发展新高度。
三是新模式融合创新,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
工业互联网一方面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加强信息畅通和供需匹配,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提升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由制造业向实体经济各领域广泛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开放融通发展。张晓彤说。
市场造血能力亟待加强
疫情影响之下,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跨万亿元大关,达10749亿元,同比增长18.1%。近日,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4.45万亿元,占GDP比重3.64%。
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制造企业、ICT企业、自动化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纷纷进场布局,形成了行业参与者众多,但尚未构成直接竞争的市场局面。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持续走深向实,但还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张晓彤认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基础能力仍然薄弱;二是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三是深层次应用推进仍待加强;四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有待增强。
例如,在应用维度,各领域的生产实践、行业特性、差异化特征明显,面临很多技术壁垒,数据共享难。可持续的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仍在探索,市场造血能力亟待加强。
而从关键技术角度,工业互联网也面临挑战,一是企业仍面临综合集成跨越困境;二是自主可控的融合发展技术供给能力不足;三是高效协同的融合发展生态体系尚不完善;四是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培育亟待加强。
宁振波则强调,工业互联网囊括了整个工业体系,姓工不姓网,连接的是生产要素,这就是人、设备和设施、物料、软件。工业互联网要紧密围绕工业这个中心来运作。从产品的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到方案冻结之后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试制实验,进入批生产阶段,维护维修大修和健康管理诊断等,要全部连接起来,最终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这才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他认为,当前中小企业资金能力、人才和技术积累都非常薄弱,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是一大挑战。如果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上去了,中国工业制造的转型就会取得巨大的成果。
张晓彤建议,一方面,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综合运用科技立法、战略规划、财税政策、金融扶持、人才政策等措施,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链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汇聚各方力量,持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体系,深化产融结合与产教合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效贯通。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