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加快推进“东数西算”项目落地,从政务服务到社会治理,从产业发展到民生改善,数字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驶入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跑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度。
打造“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
最近,相关机构公布了一组中国各省会首府城市的年日照小时数,银川市以约2846小时排名第二位。目前,银川市已建成光伏、风电装机容量425.25万千瓦,光伏能源无疑成为我市的一项重要资源。
国家提出“东数西算”战略布局,意在让电力这一“关键变量”成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让“绿电+大数据”助力发展新经济。银川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打造“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充分利用我市煤炭资源稳定、风光资源丰富的特点,用火电与新能源发电互补耦合的方式,实现电力的稳定持续输出。
“银川地区特别是灵武地区,白天日照时间长,适合开展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夜间风速较大,适合开展风力发电开发。光伏和风电具有高度互补性,联合开发能够更好地保证发电的连续性,具有很好的耦合性。”银川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随着光伏装机占比的逐渐提高,储能项目因具备削峰填谷、平抑新能源发电出力等作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灵武市及宁东基地具有丰富的煤电资源、具备建设大型风光基地的条件,且外送线路安全可靠,具备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条件,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并把煤电作为主要调峰电源,与新能源发展相辅相成,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储能电站,打造“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
“立足煤电为主的基本国情,加快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拓展机组调峰空间,合理释放优质煤电及煤矿产能,利用煤电支撑性调节优势,发挥其‘托底、让路及保供’作用,平抑风电光伏发电出力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问题,提高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大力推进风电及光伏项目的开发。”银川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加大新能源开发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通过推进银川经开区及苏银产业园“绿电园区”试点,通过项目单位自建光伏电站、点对点绿电交易、购买煤电调峰能力、建设高比例储能项目等方式,提升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
此外,在煤电机组侧配套熔盐储能、在电网侧配套电化学储能,利用机组侧熔盐储能补偿供热或储存多余的热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热电解耦,提高机组调峰能力;利用电网侧储能“削峰填谷”作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通过储能试点项目积极推动自治区进一步完善储能电站项目发电交易规则,加大政策倾斜,引导其他市场主体积极投入开展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实施,为早高峰时段新能源发电的全额消纳及晚高峰时段系统调峰能力不足提供有力支撑。
资源就地利用真正实现“绿变金”
国家算力(宁夏)枢纽节点是国家重大战略,银川市作为算力节点建设项目中数字经济示范平台的核心区,迎来了重大的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目前已建成55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占全区70%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占全区90%以上;乡镇及以上地区实现5G全面覆盖,一大批智慧工厂、智慧社区示范场景竞相落地;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核心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稳居西北第一,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示范引领标杆城市,先后获得中国数字化转型领军用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等荣誉,“智慧银川”名片愈发亮丽。
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从单晶硅到光伏产品、从风机塔筒制造到风电设备集成组装、从电池正负极材料到储能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光伏领域,引进和聚集了隆基、中环、京能、华电等一批国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拉晶、切片、电池、组件到发电应用的光伏产业链,具备95GW拉棒、23GW切片、10GW电池的生产能力。风电领域,引进和聚集了以银星能源、众力管廊、华天瑞德、银河能源等为代表的风机塔筒研发制造企业,具备1200套风机塔筒生产能力。
共享铸钢、威力传动、威马电机、银恒紧固件等风电设备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对接金风科技天源科创公司,计划引入该公司在我市投资风机制造等,补齐我市风电产业链。储能领域,目前汉尧石墨烯、墨工科技等重点储能材料生产企业相继投产试运行,宝丰电池及储能集装系统项目稳步推进,产业链条集聚效应逐渐显现。银川经开区、银川中关村双创园、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苏银产业园等错位发展,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集聚了一批数字行业骨干企业,成为智慧城市和自治区两化融合战略重要支撑力量。
目前,我市智慧交通、智慧治安、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大数据服务有效提升社会治理与服务水平,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数字产业生态不断丰富,核心产业和科技创新要素聚集优势凸显,银川发展数字经济的环境越来越好,发展氛围越来越浓。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